哈立德·奇什蒂
日前,印度国防研究所网站报道称,巴基斯坦国防分析师、退役准将哈立德·奇什蒂表示,巴基斯坦目前考虑放弃引进,原因是如今俄罗斯正在和印度接洽,未来很可能向印方提供苏-57E。在这样的潜在威胁下,而如果中方延迟交付原定的歼-35A,那么巴方就要求中方换成更先进的。
报道中指出,奇什蒂认为,目前歼-35A处于低速生产中,如果到时候歼-35A尚未交付,但印度却获得了苏-57E,那么巴方就失去了预期的优势。而巴基斯坦没有其他的五代机选择,因为美国、欧洲都对巴基斯坦大门紧闭,寄希望于简直是痴人说梦,中方是唯一的合作选项。
苏-57
此前,有消息指出,称俄方给印度开出条件,称愿意让苏-57E战机,在印度国内生产,并且包括前面的技术转让,能够让印度实现该战机最高六成的国产化。并且还会为印方开放主动雷阵雷达、防辐射导弹等等。在生产效率上也做出了保证,称将在三到四年内,交付至少20架战机,解决印度的燃眉之急。
显然,俄方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印度最想要的其实就是技术。印方困在“技术黑洞”中很长时间,但美方始终捂紧口袋,不肯透露给印度任何机密。如今俄方提出的“技术转让”,对印度而言,无异于是久旱逢甘霖。而一旦莫迪当局点头,那就证明,短时间内,印度空军很可能迎来数量、质量上的双重突破。
歼-35
作为刚刚和印度结束冲突的巴基斯坦,自然对此十分忌惮。但是,巴方提出的要求,中方恐怕没那么容易点头。正如奇什蒂所言,歼-20是中国目前最想见的战机之一,集成了最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隐身技术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这种“国之重器”的技术外泄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选择暂时不出口歼-20,正是为了避免尖端军事技术落入不可控的第三方手中,确保国家战略优势不被削弱。而在经济和产业发展层面,中国军工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通过出口歼-35A等外贸机型,既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又能获取必要的外汇收入和技术反馈,同时保护了最核心的军事机密。
歼-20
这种“梯度输出”策略既保障了军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守住了技术安全的底线。虽说解放军“六代机”的消息沸沸扬扬,但目前并未传出官方回应,从“梯度输出”的角度来看,歼-20恐怕暂时不会外销。
这一点巴基斯坦方面应该也明白,但却在这个时候要求中方忍痛割爱。中方理解巴方的焦虑,但是这桩买卖成不成,最后还得看中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