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临港、奉贤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后,上海市于8月1日正式启动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进一步提升海岸带生态韧性。
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海洋事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工程聚焦崇明岛南沿、杭州湾北岸西段以及大金山岛等重点区域,计划修复岸线总长约57.18千米,生态修复面积达182.73公顷。
海岸线受损是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强、河流输沙减少削弱海岸韧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以本次修复的杭州湾北岸西段以及大金山岛为例,因受泥沙减少和潮流风浪影响,金山海域水下地形呈微冲态势,贴岸冲刷较强,地形变化较大,-8.0m等深线逼近海岸线,威胁中高滩面稳定性和海岸带韧性。大金山岛周边海域潮间带生境受损,威胁海岛生态安全。
据此前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消息,2025年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周期3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实施海洋生物生境修复,利用构建生物礁、牡蛎礁群,营造滨海湿地生境;第二阶段是开展中高滩盐沼湿地修复,疏通潮沟,种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本土盐沼植物;第三阶段,开展生态监测站、碳通量塔等监测设施建设,持续监测和评估修复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上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海岸带的减灾能力,并提高金山三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等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据悉,近年来上海市海洋局已在临港、奉贤等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累计整治修复岸线34.4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24公顷,恢复盐沼植被224.15公顷。
根据《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到2030年,上海计划整治修复岸线长度不少于100公里,修复滨海面积不少于5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