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岳区祝阳镇东大官村,曾经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的制衣厂上起了班;
在泰山区上高街道学苑社区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物业公司成了居民们的贴心管家;
在天宝镇西羊舍村,商会成为返乡创业人员、村致富能手的实训基地;
……
这些场景,得益于今年我市创新实施的新兴领域党建“百新联百居”行动。首批132家来自新兴领域的有关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社工机构、公益组织等,与社区(村)联手探索创优新兴领域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共治、双向赋能,将分散的社会资源与群众诉求、企业需要精准对接,“共建共治共享”在我市多地落地开花。
村民在金辉制衣车间加工服装。
核心在“联” 精髓在“共”
一大早,祝阳镇东大官村的村民徐晓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来到村里的泰安市金辉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装车间上班。
徐晓云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这样的家庭情况使她无法长期外出工作。
“今年听说村里要建服装车间,我第一个报了名。”徐晓云说,现在每个月到手1000多元工资,车间里还装上了空调,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现在我也是个技术工了。”
这个服装车间正是“百新联百居”的成果之一。
东大官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年轻劳动力外流较多,种地收入有限,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百新联百居’行动启动后,我们村党支部和金辉制衣党支部结成了共建单位。经过商讨发现,他们缺稳定的工人,我们缺能让村民增收的门路。”东大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和良说,“一商量,感觉‘车间建在村里’这事儿能成。”
双方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东大官村出资2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服装加工车间、购买设备,金辉制衣公司提供技术和订单,50余名村民报名入职。
“村里的车间”就这样建了起来。
张和良说他们算过这笔账,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干活,按件计酬,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村集体还能从车间租金和订单分成里每年多收入3万块,“这钱花得值!”
村企联合也为金辉制衣公司解决了招工难题。
“我们企业主要做外贸服装加工,这几年订单量涨得快,但招工一直是个难题。年轻工人嫌工厂离家远、不自由,有经验的熟练工又不好培养。”泰安市金辉制衣有限公司经理白秀芸说,和东大官村党支部联合建车间,给他们带去了用工稳定、管理成本降低、社会效益提升等多个好处,“企业与乡村共生共荣”成为可能。
在新泰,这样良性、科学的联建机制同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泰市泉沟镇孙家庄村利用其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由泰安市铁鏊子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双方共同新建了食品生产车间,解决村民就业和企业用工难题。
“‘百新联百居’行动,核心在‘联’,精髓在‘共’,通过打造科学有效的联建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组织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实现双向赋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张智勇说。
多元协同 惠及群众
“百新联百居”行动实施以来,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资源不足、服务不优、参与不够等难题,群众的“小急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兴领域组织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在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一封封居民手写的感谢信贴在小区绿漫云物业办公室的墙上,信中提到的都是物业工作人员如何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的故事。
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虽然是新建小区,但物业公司经理李宁介绍,该小区老年人居多,面对这一情况,社区和物业需要提供更加适老化的服务。
“前段时间我在外地看孩子,我老伴独自在家。有一天,我给老伴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接,很不放心,于是联系了物业管家耿晓彤。她当时已经下班了,但还是骑着电动车赶回了小区。她敲开我家的门看到我老伴很安全后,给我回电话报了平安。”小区6号楼居民王女士的感谢信就是其中一封,她在信中感谢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的暖心服务。在小区里,像王女士信中提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绿漫云物业是“百新联百居”行动首批132家“两新”组织之一,与泰山区上高街道学苑社区联建共建,为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
“学苑社区为有特殊需求的业主建立专门的档案,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物业与社区共享信息,定期开展电话、上门访问活动,安保人员24小时巡逻,保障居民安全和健康。”李宁说,物业与社区双向融入,关注居民诉求,陆续解决了供暖、活动场地不足等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小区内,大片嫩绿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公共休息长廊被打造成居民的“读书角”,运动区的乒乓球声此起彼伏……“这个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物业管家随叫随到,工作人员对我们老人关怀备至,我们在这里住得特别安心,幸福感满满。”小区居民孔令军对社区和物业的服务大加赞赏。
学苑社区从社区选派3名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参与绿漫云物业的日常服务管理,并聘请物业优秀员工担任社区网格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学苑社区党委书记孟庆征说,这种“双培双带”行动既能提升物业融入基层治理的能力,又能提升社区的群众工作能力。
“百新联百居”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单一主导模式,成功将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引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党建赋能 深化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实施“百新联百居”行动,是新形势下新兴领域党建融入基层治理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入实施行动的根本保证。
在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龙潭社区与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联建共建后,建立“党建资源共享、组织共建互促”工作机制。双方共同举办党组织活动,社区邀请企业党员参与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企业邀请社区党员参观企业党建阵地,双方党组织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龙腾社区与泰开隔离开关有限公司围绕“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理念,设置“轮值书记”,立足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共定党建目标、共享阵地场所、共商发展举措、共谋产业发展,切实把党建联建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必须始终强化党组织在‘联’与‘共’中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引领力、能力带动力、机制保障力,确保共建方向正确、运行规范、成效显著。”市委社会工作部二科科长王志文说。
目前,“百新联百居”行动刚刚起步,还需要持续用力,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天宝镇商会与天宝镇西羊舍村党支部协同推进“青蓝接力・双向赋能”行动,选拔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到商会实训,村党支部将商会中本村的技术能手、管理骨干纳入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发展入党。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党员示范岗”等载体开展合作,带动村民提升技能,助力商会技术升级,推动联建共建从“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为西羊舍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从“单兵作战”到联建共建,是我市深入落实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要求的生动体现。目前,我市正以“百新联百居”行动为抓手,不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助力新兴领域组织与社区(村)通过组织共建、文化共兴、人才共育、发展共谋,构建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统筹各方资源,帮助各共建单位抓好项目落地落实,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全面发展和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宋逸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