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陈立武迎来上任以来第一个完整季度的财报。在他的带领下,第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超出指引区间上限。这印证着英特尔朝着正确方向前行,逐渐找回自己的节奏,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回看一个季度前刚上任时,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无疑是芯片行业的焦点。华人的身份,是让他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或许在于他的履历——他曾一手将陷入困境的Cadence塑造成行业领导者。
如果仔细翻看陈立武的过往,或许更让人惊讶,这位技术背景的半导体老兵,居然没有败绩。所以,此时他如何带领英特尔,成为行业每个人都感兴趣的问题。也许,从这四个月内,陈立武的动作中,我们能窥探一二。
坚定决心:反思、行动、变革
当陈立武上任时,他并不否认这几年英特尔面临的困境,与此同时,他将全部 “筹码” 都压在英特尔身上,不仅投入了自己的时间,更押上了自己的钱包。在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时,他购入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英特尔股票,而若想在未来五年内获取全额薪酬,就必须持续持有这些股票。
3月31日的Intel Vision 2025大会,是陈立武的首秀。这一次,他开诚布公指出了很多问题并给出调整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工程师文化和客户交流”。 他坦诚提到,他的目标是组建一支强大的团队,最终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
众所周知,英特尔不仅是单纯的基础设施供应商,更是全面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升自己核心产品竞争力,增强与客户的直接交流至关重要。显然,陈立武拥有先天优势,得益于此前的经历,众多客户对他早已熟稔,无疑为他打通沟通壁垒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意思的是,虽然彼时这位CEO正式上班只有两周,但已经紧锣密鼓的和众多客户进行了沟通交流,可谓是雷厉风行。
紧接着,4月24日的2025Q1电话会议上,陈立武又大改管理层的规则,改善工作方式,减少层级汇报,优化决策流程,从而更聚焦“工程创新”。
在Computex 2025期间,陈立武与众多PC行业关键合作伙伴餐叙。他强调了两个核心目标:打造卓越产品和取悦客户,这意味着英特尔必须虚心倾听客户需求。想要做好芯片,就要有很好的供应链,而此次宴请则包括鸿海、宏碁、华硕等在内的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供应链的领军企业代表。
作为业务重振计划的关键环节,英特尔6月19日公布了一系列重大人事任命。公司引入了多位来自行业巨头如Cadence、苹果和谷歌的资深人才,以期强化其领导团队。随着这些新力量的持续注入,英特尔内部正悄然经历着深刻转型。
7月25日,陈立武迎来上任以来第一份财报,第二季度业绩稳健,营收超出指引上限。在本次财报的电话会上,陈立武也指明了未来聚焦的三大战略:一是在代工上,推进Intel 18A制程的大规模量产,并将与客户紧密合作,从底层开始将Intel 14A打造为代工节点;二是x86生态上,首款Panther Lake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世,也将在数据中心领域推动大规模出货;三是AI上,把精力聚焦在能够实现突破和差异化的领域,例如推理和Agentic AI。
大刀阔斧:重塑、简化、聚焦
从上述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陈立武这位CEO领导风格并没有选择描绘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蓝图,也没有强调如何改变业界规则。相反,陈立武选择正视英特尔当前的处境,着力于重塑核心团队,简化自身业务,使其更加聚焦。
表面来看,这位CEO似乎好像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抱负,但事实上,梦想与荣誉都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上,务实是现阶段英特尔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动作中看出陈立武的思路:
第一,重塑工程师文化。陈立武希望未来英特尔能够以“初创公司”的姿态运作,简化工作方式,减少官僚主义,激发创新,这些无疑能够让工程师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并能够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此外,他想要吸引业内顶尖人才重返英特尔,或加入英特尔。从最新的人事任命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正在加入英特尔。通过任命多位顶尖工程高管,加速了陈立武转型布局,强化以工程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强化了英特尔在AI领域的布局。
第二,重新取得客户的信任。从上任至今,他便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一众重要客户,放低姿态。“我必须了解我们的产品有哪些不足,这激励我做出改变。” 他坦言道。在与客户沟通时,他反复强调:“请对我们直言不讳。”在他看来,英特尔需要通过专注倾听客户需求来推进改革,用“软件优先”的设计方法,为客户关键工作负载打造定制芯片。
事实上,这与他2009年初上任Cadence时的做法如出一辙。当时,他上任不久后就与相关客户开了上百次会议,他每次都要问:“如何评价我们公司的产品?”,而他所见的首个客户就给出了“不及格”的评价,但他没有陷入消沉,而是继续收集信息,专心倾听,从而赢得了信任。他曾说过:”如果问题已经开始出现黄色预警还不解决,就会演变成喷发的火山,必须在危机亮红灯前找到症结所在。”
第三,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一是解决过去遗留的业务重组问题,Altera顺利独立运营,完成向SK海力士出售NAND业务最终阶段交易,终止Intel Capital拆分计划;二是专注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业务,减少支出,并提升执行效率;三是不断推进产品方面的进度,按计划推进 18A制程节点及Panther Lake处理器研发,技术迭代顺利推进。
从技术布局角度来看,英特尔最近一直在追逐最热的前沿技术。今年Computex上,他表示,英特尔正大力布局光子计算、量子计算、AI Agent等前沿技术,同时强调实现SoC芯片整合与高速效能,需与存储芯片企业紧密合作。此外,陈立武坦言英特尔目前正积极提升产品竞争力。
第四,打造财务纪律严明的代工业务。今年4月,陈立武现身英特尔在加州圣何塞举办的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 活动。会上他提出观点,代工行业的本质属于服务型领域,而信任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陈立武特别强调:'赢得信任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总的来看,在半导体领域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是其大刀阔斧改革的底气所在。这些年来他在华登国际做了251笔与半导体相关的投资,其中有43家成功上市,25家获得并购。这些经历为其担任Cadence公司CEO做足了准备。
虽然几个月的动作并不能反映所有问题,但陈立武大刀阔斧的改革,的确受到了外媒和海外分析师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他们普遍认为陈立武是一位果敢、务实且富有经验和人脉的领导者,正在强力推动英特尔向减少冗余、加快决策速度、聚焦AI和制造、回归工程根基进一步发展。
增长重点:代工、x86、AI
从陈立武的动作中,我们知道制造会是英特尔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那么英特尔现在在制造方面发展如何,未来又会如何继续发展?
首先,在制程方面。目前,Intel 18A推进很顺利,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代号为 Panther Lake的客户端处理器首款产品定于2025年底推出,更多型号将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从性能上来看,Intel 18A可谓是大幅升级,相比Intel 3每瓦性能预计提升15%,芯片密度预计提升30%。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两项关键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技术)与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
随着制程向前推进,晶体管结构也从FinFET正在向GAAFET和CFET进化,RibbonFET则是英特尔对GAAFET的实现,通过实现与多鳍结构相同的驱动电流,降低空间占用,解决 “漏电、发热“问题;PowerVia是业界首个背面电能传输网络,通过消除晶圆正面供电布线需求来优化信号传输。更重要的是,这两项技术还能帮助英特尔继续向Intel 14A及更小制程推进。
其次,在先进封装方面。英特尔技术覆盖了FCBGA 2D、FCBGA 2D+、EMIB、EMIB 3.5D、Foveros 2.5D和3D、Foveros Direct 3D等各种层面的封装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可以在同一封装内实现。
英特尔的封装技术始于1970年,其中EMIB和Foveros两个创新方案最为重磅,是为AI加速器提供高密度互连、低功耗和成本优化的关键。此外,英特尔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将封装技术与系统级优化相结合,包括热管理、电源传输等全方位支持,这种 '系统工艺协同优化' 方法正在帮助客户实现更复杂、更高性能的芯片设计。
随着晶体管尺寸逼近物理极限,封装技术对于增加晶体管密度越来越重要。就像在精雕细琢一件艺术品,只有将前端制程工艺与后端先进封装技术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延续摩尔定律。尤其在 AI、HPC和物联网驱动下,先进封装愈发成为厂商竞争的关键。
在x86生态方面,英特尔一直致力于重振其x86生态系统的活力。陈立武正在推动英特尔的产品“化繁为简”,以更好在场景中应用。下一代产品家族将采用简洁的架构、更优的成本结构以及简化的SKU组合。
最后,在AI方面,英特尔现在的策略是硬件和软件两手抓,形成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并瞄准AI市场新兴增长领域。
可以说,英特尔是拥有器件形态最多元的企业。未来芯片竞争中,核心博弈点不在单一器件上,而是看谁能把这些技术异构整合得最好,软件就是把这些器件联合在一起的关键。陈立武讲求“软件2.0”策略。过去,英特尔就一直很关注软件,是少数能实现全栈软件优化与技术支持的企业。在AI加持下,无代码(NoCode)或低代码(LowCode)的系统设计,无疑能够加速新计算架构平台的开发。
在第二季度财报后的陈立武全员信上,他提到了最新的AI战略,“将把精力聚焦在能够实现突破和差异化的领域,例如推理和Agentic AI。我们的切入点将是新兴的AI工作负载。”将目标也瞄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陈立武执掌英特尔的四个月,无论是发展制造和代工,重振x86生态,还是聚焦AI技术和软件2.0,他的底层逻辑一直都是从“单一性能竞赛” 到 “系统价值共创”。通过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通过技术的稳步执行,不断拉回自己的主动权。
当然,诚如业界分析师所言,英特尔的复兴之路“毅力”与“运气”并存,谁也预测不到英特尔能否成功。但陈立武用这个季度证明了,他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也拥有坚定不放弃的精神,多次表示“只要英特尔需要,我就会在这里”。
现在,“地利”“人和”都有了,就看“天时”何时能够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