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同意!28所民办高校,转设公办

   2025-07-28 uuys850
核心提示:日前,教育部发布2025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对比2024年名单,一年来,共有5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其中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日前,教育部发布2025年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

对比2024年名单,一年来,共有5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其中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转设为公办性质的绍兴理工学院

图片

早在2019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便曾透露,学院正在开展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五年多时间过去,元培学院的转设“进度条”,终于完成了加载,即将开启新的办学篇章。

这也是继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湖州学院、嘉兴南湖学院之后,浙江省内第6所由独立学院转为公办本科院校的样本。

转设公办,并不容易
作为转设的重要路径之一,转设公办院校是许多独立学院梦寐以求的结果,过程却远没有看上去简单。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独立学院转为公办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无社会举办方或社会举办方拟退出举办。无社会举办方是指由公办高校单独举办,公办高校与学校基金会、校办企业、学校附属医院、校友会或学校工会等下属机构合作举办,以及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简言之,不能有社会力量的参与
图片
图片
图丨转为公办的条件
另一个条件则是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换句话说,立学院要想吃上“公家饭,需要地方政府有意愿和能力负担办学成本,钱、给地、给编制
财新的一篇报道中曾提到,一所在校生10000人的独立学院“转公”后,每年运行所须的财政经费达2亿—3亿元而一些省市并不止一所独立学院,若都转为公办,地方财政将难以为此买单。因此,只有财政资金充足,又恰巧缺乏公办本科院校,或符合地域局未来规划地方政府才可能有动力支持有实力的独立学院转公。

除了看地方政府的政策和需求,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实力也必须足够雄厚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独立学院若想转设为本科院校,需要在土地、校舍、建筑、师资队伍、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全面达标”

图片

由于办学规模较小,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大多依赖于母体学校的支持,面临转设的独立学院们,往往需要花大力气来填补软硬件上的空缺。

据报道,为了达到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500亩以上的标准,广州某独立学院曾在申报转设民办本科之际,紧急买了几十亩地作补充,才最终“擦线达标”。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不能因为几亩地黄了,该校时任常务副院长表示。

约定俗成的是,“转公”的独立学院,办学实力应较文件规定的更加雄厚,可谓难上加难。因此,尽管许多独立学院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2019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转设的超百所高校中,转设为公办高校的仍只有28所,约占四分之一。
图片
图片
新赛道,如何发展?

事实上,民办独立学院转设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并不久远。直到2020年1月,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才开启了国内独立学院“民转公”的先河

转公之后,原本自筹经费的独立学院们,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或地方政府拨付补贴等获取资金,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等提供坚实的基础。

然而,赛道蝶变,即使留在“体制内”,脱离了母体的独立学院仍然要面对不少困境。

如何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是首要的难关:一方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张,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缺口或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失去母体高校的“背书”,学院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可能有所降低,使一些专业教师严重缺编

对此,浙大城市学院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依托杭州市、浙江大学的支持,深入实施“5215”高水平人才汇聚计划。转设以来,学校全速打造高层次人才矩阵,不断加大省部级以上人才外引内培力度,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生态。截至目前,浙大城市学院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5人,专任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70%,为学校的快速提升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
图丨浙大城市学院

转设后名气下跌、招生困难等问题,是另外一道槛。2011年,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青岛工学院,录取分数线随即明显下降,数百个招生计划未完成。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二次创业”,同样是独立学院转设后需要充分思考的问题。机械复制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特色,极有可能水土不服,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目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2020年转设之后迅速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思路: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学校围绕宁波市集成电路的相关产业需求,重点发展信息功能材料方向,并借助浙江大学在学科资源、学术平台、高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图片
图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同时,学校依托现有学科和先发优势,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智慧化港口与服务”两大学科群建设为牵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转设后,学校外源到款科研经费6.24亿元,承担147项宁波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企业1100余家,并涌现出了“共同富裕精准画像”“甬行码”“数字乡村大脑”等解决地方迫切问题的科技成果。

独立学院转设,在路上

独立学院,是在上世纪90年代高校大扩招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独立学院,也将缓缓走向落幕。

2023年来,随着教育部的重启,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再次按下加速键。两年多来,已有15所高校成功转设。不少尚未转设的独立学院,也渐已明晰自己的出路。

不久前,辽宁省教育发布《关于拟同意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大连工程学院的公示》;

2024年11月,据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最新公示,此前拟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合并转设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将转设为公办的广西工业学院

同月,湖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其中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拟转设为荆州文理学院……一批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新大学”,正在来的路上。

而无论转为民办还是公办,独立学院转设,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期待,转设路径不一的独立学院们,可以探索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能走出雾色,踏上新的征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uuys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