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再爆发!这波能持续多久?

   日期:2025-10-21    作者:2rzey 移动:http://www.cs-ej.cn/mobile/quote/477.html


行情驱动力为何?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日A股大幅反弹,科技股尤其是AI算力板块的权重股表现亮眼,成为主要贡献力量,带动指数以日内最高点收盘。同时,成交量明显放大,市场做多信心回归。从技术形态来看,指数仍是多头进攻形态,中长期走牛趋势仍在。资金面上,美联储降息在即,A股的赚钱效应有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进场,指数层面依然看多。不过,指数是震荡走强还是持续拉升,将取决于成交量能否持续有效放大。若成交量不能持续有效放大,投资者需谨慎追高。

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向记者分析,今日行情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美联储大概率降息,国内无风险利率预计持续下行,加上公募赚钱效应开始显现,有助于引导增量资金入市;二是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出现重大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有望驱动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并带来相关板块价值重估;三是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有望推动部分行业产能出清和供需格局边际改善。

对于科技股大反弹,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经历前期调整后,市场情绪有所修复。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以及国内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市场资金积极寻找做多突破口,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共识度最高的方向。消息面上,美股巨头甲骨文公布2026财年一季度财报后,股价单日破纪录暴增,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0%,收盘时涨近36%,股价达历史新高。受此刺激,A股市场中AI硬件方向领涨,CPO概念、PCB(印制电路板)概念、铜缆高速连接等题材涨幅居前。


反弹能否延续?


近期A股市场经历震荡下跌,市场情绪一度较为谨慎。那么,今日A股的大反弹能维持多久?

龙赢富泽资产董事长童第轶分析称,近期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急跌、反弹”震荡格局。这主要是由于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交易结构较为拥挤,从而导致了获利了结的压力。同时,市场目前缺乏明确的主线,资金在高低估值板块间快速轮动。从短期来看,市场可能延续震荡回调模式,但持续大跌的可能性较低。科技股的投资者应控制仓位,可以采用“科技龙头+低估值板块”策略来进行布局。从中长期来看,应聚焦政策与产业趋势明确的领域(如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短期警惕高解禁压力及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

对于反弹持续性,毕梦姌认为,短期而言,这需要密切关注成交量的变化。如果后续成交额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如在2万亿元以上),甚至继续温和放量,则有助于反弹的延续。若量能快速萎缩,则市场可能再度陷入震荡。中期而言,持续性需验证两点:一是业绩能否兑现。当前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70%分位,需观察三季报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的盈利改善情况。二是外部风险,美国对华科技封锁是否升级,以及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降息幅度(市场预期25BP)将影响外资流向。


看好哪些板块?


9月,黄易看好以下四个板块:

一是AI硬件,如算力、液冷服务器、PCB、半导体芯片等。目前算力产业趋势明确,海外算力产业的年内订单量较为乐观,未来5年全球算力需求有望增长5倍,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二是机器人板块。9月份机器人行业将迎来系列催化因素,包括特斯拉来华审查确定新的供应商及订单量、三代机器人定型,宇树科技IPO,人形机器人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落地迎来订单爆发的窗口期。

三是AI应用。得益于AI驱动,近期美股三大标志性AI应用公司电商Shopify、教育Duolingo、营销Hubspot均实现业绩超预期,股价相继大涨。A股和港股相关AI应用公司也在快速兑现业绩,这展现了扎实的产业趋势,是AI应用迈入新阶段的重大转折。

四是创新药。创新药资产是中国创新能力系统性提升的集中体现,值得关注。

朱润康则认为,整体围绕景气度高或存在困境反转的方向布局。AI算力、机器人、创新药、有色金属等均属于高景气方向,新能源则属于困境反转方向。


警惕哪些风险?


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表示,随着9月份美国降息预期的临近,A股向上突破的概率加大,预计下周三、周四指数有望继续突破新高。当下投资者应当继续持有手中的股票,不要轻易下车,尤其是科技股及券商有色等板块,有望继续领涨。当然,高估值的科技股面临业绩证伪等风险,应避免概念炒作。

在关注机会的同时,毕梦姌提醒投资者需要留意以下风险:

一是短期涨幅过大与技术性调整风险。科技板块近期涨幅显著,部分个股累积了较多获利盘,可能出现短期波动。

二是板块轮动加快的风险。市场结构化行情特征明显,资金可能在防御型板块与成长型板块之间频繁切换。

三是外部政策与环境不确定性,如市场担忧美国政府可能对中国药品实施进口限制,导致港股和A股的医药生物板块承压。此外,地缘政治以及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也是需要留意的外部风险。

四是国内经济数据与政策落实力度。宏观经济数据的波动以及后续政策具体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也会影响市场的整体信心和节奏。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