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都有音乐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一级作曲刘建宽,用自身超高的音乐素养和作曲技巧,为越剧现代戏《绿水青山》谱写了动听音乐,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在越剧现代戏《绿水青山》晋京展演之际,作为该剧作曲之一的刘建宽接受记者专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406%2F079b2c52j00rsp3em000t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刘建宽,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主任,文化部优秀专家,第三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他凭借作品越剧《藏书之家》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音乐创作奖”,新版越剧《梁祝》、姚剧《母亲》等获中国戏剧奖·优秀音乐奖,越剧《春琴传》《第一次亲密接触》《九斤姑娘》《我的姨娘我的娘》《枫叶如花》《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获历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作曲奖。
“为了做好此次越剧现代戏《绿水青山》的创作,我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作曲前,刘建宽下足了功夫,他深入研读剧本,进行音乐构思,通过与导演讨论沟通和观摩演员表演来获取创作的灵感。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406%2F6a9f38ccj00rsp3el001ac000u000es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和其他曲子不同,《绿水青山》以丽水为大背景,故事的具体发生地在乡村,因此作曲不能太‘洋气’,但又不能太‘土味’,把握作曲的火候非常重要。”刘建宽认为,此次《绿水青山》的作曲,既要体现丽水“江南秘境”的独特气质,又要符合越剧现代戏音乐表现形式,贴合人物性格和戏剧剧情发展。
为了让音乐更有“味”,刘建宽反复观摩与丽水有关的视频,翻阅查找大量的音乐资料。他从丽水的民歌中提取音乐元素,巧妙运用作曲技术,将丽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尽可能融入《绿水青山》的作曲中。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ms-bucket.ws.126.net/2023/0406/930c3f5ag00rsp3en040dc000qo00f0c.gif" />
“《绿水青山》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传统越剧的老腔老调,并不适合越剧现代戏的音乐表达。”因此,刘建宽在越剧音乐的创作上求“新”,将越剧传统音乐,运用音乐剧和歌剧等现代作曲技法给予创新,在保留越剧唱腔韵味的同时,使《绿水青山》的唱腔和旋律更加动人、动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ms-bucket.ws.126.net/2023/0406/6ffb8a33g00rsp3en029dc000qo00f0c.gif" />
“为了让《绿水青山》兼具当代审美的需求,我们在配器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我相信年轻人也会很喜欢。”为了让作曲更好呈现“绿水青山”的主题,刘建宽运用现代音乐配器手段,加入交响化手法,经由浙越乐队精彩的演奏,整个音乐情感的涌动浑然一体。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十分流畅,情绪饱满,大气时激情澎湃,抒情时婉转动听,呈现出豪华的听觉效果。
“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带动演员,还能引发人情感的共鸣。”刘建宽说,剧中的一场梳头戏让他印象深刻,为了配合剧情创作的《梳头歌》同样颇具丽水特色,《梳头歌》其实并不是越剧,而是由越剧音调加上丽水民歌融合创作而成,悠然的音乐配着温馨的剧情特别触动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cms-bucket.ws.126.net/2023/0406/d69bcc2bg00rsp3en0243c000lc00c0c.gif" />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和业内众多名家通力合作,共同打造这部精彩纷呈、美妙绝伦的越剧现代戏作品。”刘建宽认为,《绿水青山》是浙江地域代表性剧种越剧的艺术表达,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新时代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