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切莫恶性竞争

   日期:2025-09-16    作者:9o2p6 移动:http://www.cs-ej.cn/mobile/quote/179.html

萧清

近期,国产手机市场好不热闹,各路知名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但一会儿“酷”,一会儿“乐”,还有“大神”跳,指纹识别更看“荣耀”……要说有竞争是好事,但若发展到自相残杀、恶性竞争的地步,相关各方便可能尝到市场的“报复”。

权威数据显示, 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首次下滑,这对目前仍以国内市场为主,且试图通过强悍的硬件配置和超低的价格获得关注度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无疑有些适得其反了。

虽然2015年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纷纷喊出了1亿部的销售目标,但究竟谁会率先完成这个目标?尽管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非良性市场竞争中往往并无真正的赢家。

在商言商,眼下国产手机如此低价地拼杀,即便要保住微利也是困难。在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现实情况下,又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如何避免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同质化高配、低质量低价”的不良印象?这些成了国内品牌手机生产商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智能手机芯片从最初的单核到双核再到今天普及的四核,甚至部分高端旗舰机的所谓八核,真的越多的“核”就意味越强的核心竞争力吗?该更侧重去看手机整体的优化。随着手机“硬件军备竞赛”的巨大投入,国产手机的高配实在难以成为炫耀的资本。手机厂商应该适时跳出这个怪圈,围绕用户体验多做文章。

“杀”得一时兴起或许是勇者,但绝不是智者。若想让自己在智能手机的商战中胜出,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些,切莫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淖。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