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认知健康的筛查:神经心理学筛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筛查

   日期:2025-11-16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cs-ej.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3334.html
核心提示:编者按认知障碍是一类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伴或不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综合征,依

编者按

认知障碍是一类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伴或不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综合征,依据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cognitive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痴呆。保持脑认知健康是脑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脑认知健康筛查部分进行简单的讲解。


脑认知健康筛查

1、神经心理学筛查

(1)总体认知功能筛查

①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AD8评分方法简单,耗时短,多用于认知障碍的快速筛查,可以自评也可以知情者评估。

 

②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MMS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之一,其内容覆盖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MMSE总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认知能力越好,但受年龄、教育水平、语言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划界分在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中应有所不同,同时识别MCI的作用有限。

 

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MoCA是专门为筛查MCI而设计的总体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涵盖的认知领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和抽象思维,总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认知能力越好。MoCA在识别MCI、轻度AD、VCI和帕金森病导致的认知障碍均优于MMSE,但在实际应用中,低教育水平可导致评分过低的情况。

 

(2)神经精神症状(NPS)的筛查

NPS是痴呆的早期症状,也可以是伴随症状,与认知障碍相互影响,易被漏诊或误诊。针对NPS的筛查,可采用神经精神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进行筛查。

(3)计算机化神经心理筛查工具

计算机化神经心理筛查工具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实施测试,可将传统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的测试形式和解释方式进行计算机化,如MMSE、MoCA和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的计算机化。

 

此外,也可使用基于心理学实验范式的任务式测验系统,如剑桥自动化成套神经心理测(CANTAB)和BrainCheck,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制的基本认知能力测试系统(BCAT)和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BABRI脑健康系统等。

 

2、实验室检测

(1)血液检测

①认知障碍相关血液指标检测:内分泌代谢障碍、维生素缺乏、感染、中毒等因素可导致认知障碍或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血液检查可为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提供重要参考价值,通常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必要时还需结合个人史进行梅毒、艾滋病、重金属、药物或毒物等相关检测。

 

②AD相关血液生物学标志物:AD血β‑淀粉样蛋白42(Aβ42)、β‑淀粉样蛋白40(Aβ40)、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和神经丝轻链水平与脑脊液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果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此外,P‑tau217和P‑tau231水平也与认知下降相关,甚至在AD临床前期即能看到升高。但AD相关血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③基因检测:易患基因和致病基因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会增加认知障碍发病风险。载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与晚发性散发型AD相关,并可使AD的发病年龄提前。此外常见的AD致病基因包括衰老蛋白(PSEN)1和PSEN2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其突变基因携带人群患AD的概率分别为100%、95%和100%,且通常在65岁之前发病[1]

 

(2)尿液检测

尿液AD7C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升高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其临床应用还需大规模队列研究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3)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检测有助于鉴别认知障碍的病因,脑脊液Aβ42、P‑tau、T‑tau等生物标志物与AD高度相关。但腰椎穿刺为侵入性检查,不推荐用于常规的脑认知健康筛查[2]

 

3、影像学筛查

(1)头颅结构磁共振检查(sMRI)

痴呆遗传队列研究显示,在临床症状出现多年前已有sMRI的改变。此外,弥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fMRI)等其他MRI扫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和早期诊断认知障碍的发生。

 

(2)头颅CT

头颅CT检查可发现肿瘤、血肿、脑梗死、脑萎缩、脑室扩大和脑积水等病变,但相比于头颅MRI,难以准确显示脑部细微结构(如内嗅皮层和海马等)。

 

(3)PET

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Aβ‑PET和Tau‑PET可分别反映脑内代谢水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和认知障碍的病因筛查[3]

 

4、电生理检查

双耳整合范式结合诱发电位测量受试者中枢听觉损害程度,对AD早期痴呆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92~0.94,对MCI阶段AUC为0.88~0.90,在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5、行为标志物的筛查

步态速度可能成为早期识别认知功能下降的一种简便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双任务(同时执行运动和认知任务)步态测试对于认知功能减退更敏感。此外,听力下降、视觉障碍、嗅觉障碍和眼动异常等早期行为变化也可辅助认知障碍早期识别及进展的预测。

 

脑认知健康相关风险因素筛查

1、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筛查

推荐对脑认知健康管理的适宜人群进行认知障碍相关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听觉损害、创伤性脑损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吸烟与大量饮酒、抑郁状态、社交活动和身体活动缺乏等[2]

 

2、不可干预危险因素筛查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筛查脑认知健康还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和家族史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关。高龄、女性、痴呆家族史、携带风险基因ApoEε4等位基因和存在致病基因(APP、PSEN1和PSEN2基因等)突变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2] 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制定委员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12):881-892.DOI:10.3760/cma.j.cn115624-20230908-00124.


编辑 | 暖暖

排版 | 暖暖

审核 | 里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