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起,协同筑梦。蔚蓝的渤海之畔海风阵阵,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一座座砖红色小楼星罗棋布,它们外表悠然静谧,内里却热火朝天。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要深化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务资源到园区投资或业务延伸,促进京津两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21%2F00dbfe46p00s7lrkl006wc000m800ci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五年来,一朵朵创新之花壮丽盛放。截至2023年底,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2000亿元,当年新增注册企业939家。
劲头十足 自主创新活力全面迸发
走进这片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企业自主创新劲头十足,一项项技术突破,在这里发生,一桩桩创新成果,在这里孕育。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21%2Fb880c0a5p00s7lrkl006gc000m800ci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在位于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顶楼的温室大棚,红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农作物下安装有精准灌溉设备,通过地面铺设管道与科芯自主研发的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连接。
“这里面的传感器能够精准监测大棚里的温、光、水、气、肥等关键农业生产要素的数据。整个大棚运用的正是我们一整套的AIPA技术体系,有了这些,西红柿啥时候该浇水、施肥,啥时候该通风、加强光照,不是农业专家或者农民说了算,而是让西红柿自己说了算。”科芯董事长胡建龙说。
“2019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转折之年,那年我们不仅来到了天津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还有幸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滨海—中关村时现场唯一的农业科技企业。”胡建龙感慨。“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胡建龙觉得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他坚定了不断创新的信心。
如今,科芯把芯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融入了农业领域,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作物培植模式,科技与农业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科芯也成长为一家以芯片应用为技术底蕴,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是科技园的使命所在,更是生命所在。在科技园,科芯的发展并非个例,在园区的支持下,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当上了园区发展的“主角”。其中,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获得工控防火墙榜首,站稳了国内工控安全领域龙头。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重症肿瘤医疗大数据及健康管理服务商。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在市场上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锐创环保、创云融达、天易海洋管道测试等一批企业入选2023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21%2F1534104ep00s7lrkl005mc000m800et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截至2023年底,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从2019年的12家增加到2023年的193家,年均复合增速超10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9年的19家增加到2023年的259家,年均复合增速91%;天津市雏鹰企业从2019年的7家增加到2023年的145家,年均复合增速111%;瞪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和能人居、迈基生物、杰瑞石油、北交智慧等4家企业成为瞪羚企业。
叠加优势 让创新之火越烧越旺
不久前,科技园有了一项新使命——打造滨城科创区核心区,即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载体平台作用,有效释放北京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更久、更亮。
2024年1月17日,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由9家机构共同发起的滨城科创区“产学研”创新驱动联盟宣布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中心启动建设,10家优质科技企业集体签约落地科技园,这股合力将为科技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根据规划,滨海新区新北路、十三大街、洞庭路、十二大街、南海路与京津高速合围区域内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重点平台,这些平台都将纳入滨城科创区核心区,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21%2F656f56e1p00s7lrkl0053c000m800et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科技园还将继续深化与北京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与北京怀柔科学城、朝阳区等区域合作,推动北京大科研装置及科技金融功能向科技园延伸,推动京津冀更多创新成果通过“一核”在滨海新区转化和产业化。
“以服务创新主体为目标,我们还在推动京津各类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核心区集聚,希望让每一个创新主体都能在这里‘心无旁骛’创新创业、发展壮大,营造众力积聚、众智涌流的良好氛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表示,目前,科技园内重点交通配套轨道Z2和Z4线换乘站北塘站、重点医疗配套滨海中医院二期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继续坚持“产业引领、协同共赢、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理念,发挥好天津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作用,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让这里成为越来越多科创企业与人才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理想之地,创造更加蓬勃的城市脉动。(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摄影 戴涛 视频由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