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属于适合企业流水线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被引入到学校:
教师考勤的精细化,一天三、四次签到不行,还要指纹打卡、人脸识别。
教师请假的精细化,教师有事要耽搁,20分钟及以上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层层审批。
教师留痕的精细化,不管是活动开展,还是学困生转化,不管是隐患排查,还是学生家访,不管是安全值班,还是上街值勤,都必须有文字记录,拍照留存,数据分析,资料佐证。
教师常规的精细化,每周手写几次教案,每课时教案几页,每学期检查多少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必须达到多少字,教学计划必须具备哪些项,条分缕析,精控到位。
教师考核的精细化,教师思想政治考核体系、师德师风考核体系、教学业绩考核体系、教育科研考核体系、专业成长考核体系,等等,应有尽有的考核体系,包罗万象的量化指标,成千上百的大项、小项、子项,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的精准计算,将教师及其工作切割成了无数个可以衡量的碎片。
……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精准、细致、规范、高效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优化流程、量化标准、数据驱动和持续改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它源于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后通过扩展完善,丰富内涵,现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论。
教育不是企业,学校不是工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面对人的心灵,培育一个个幸福完整的人,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能够成为最好自己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生产加工;学校的使命是赋能个体成长,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并具备改变自我、改变世界的能力与情怀,而不是按动电钮,锻造整齐划一、完全一样的产品。

不管是教育,还是学校,都是着眼于人,人具有复杂性、人文性、情感性,关乎心灵的触动、思想的启迪、精神的力量、情绪的变化、思维的活跃、热情的带动、激情的碰撞,因而绝不能用精细化管理去管理。
当下一些校长,对精细化管理情有独钟,把所谓的“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学校的“法宝”,自诩为“管理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潮流,自以为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把老师管理得巴巴适适,滴水不漏,于是极尽包装,大肆渲染,不少学校纷纷效仿,如法炮制。
对于这些校长所津津乐道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以“精细化管理”之名,对老师们行“企业化管理”之实,这种管理把学校变成了冷冰冰的“教育工厂”,把老师当成了操纵机器的程序员、操作工,或者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不仅让老师们苦不堪言,更不利于教育教学和孩子们的成长。
管理的目的是点燃唤醒,激发潜能,迸发活力,而非量化控制,捆绑压制。教师长期处于束缚与压抑状态,没有身心的舒展,精神的愉悦,灵魂的放飞,很难把学校当成家,把校园当成家园,把他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很难把普通的职业作为神圣的事业,生命中的命业,去全身心地投入,去倾情倾力地诠释,去无怨无悔地演绎,很难激发出教书育人的创造性、主动性,或许按部就班、躺平、工作推着走、交差、打发时光,便是一种生命常态。
而且这种精细化管理,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让老师成天陷入数据、表格、材料等非教学任务,广受形式主义折腾,无限加重教师负担,消耗教师精力,让教师困苦不堪,哪有教师职业幸福可言?没有幸福的老师,当然教不出幸福的孩子,更办不出幸福的学校和教育。
从哲学上讲,对人的管理越是精细化,对应的世界往往越是混乱不堪,越是暗流涌动,越是危机四伏。整齐划一,噤若寒蝉,循规蹈矩,或许只是表面的假象,虚伪的繁荣,掩耳的太平。
人,不是物件,不是一堆肉,而是一个精神自由体。只有在放松自由的状态,让灵魂恢复它的重量,才能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创造、联结、觉醒、释然。
学校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只注重程序、流程、外壳、形式,往往忽视人,淡化情感,失去理性,缺乏温度,否认人的良知,甚至把人不当成人,与现代学校管理所倡导的人性关切、人本关照、人文关怀应该是大相径庭,天壤之别。
我以为,好的学校管理,不是制定更多规则,而是让系统自然运转;不是过于精细,而是适度粗糙;不是趋于复杂,而是尽可能简单;不是一味控制,而是给予充分信任;不是无所不管,而是无为而治;不是没有存在,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感觉不到存在。
我还以为,学校管理的最高智慧,就是在规则与自由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在过程与结果之间保持辩证眼光,在统一与个性之间预留转换空间,在管理的把控与拿捏之间,换取最大的教育自由与发展。
我更以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从“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从“精细控制”到“氛围营造”;从“机械量化”到“自我管理”,从“生硬冰冷”到“温馨弥漫”。
要知道,学校管理越简单,教育越纯粹。
要明白,每完善一套考评体系,就可能制造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每增设一项检查制度,就可能失去一份老师的信任,每精细一个管理环节,就可能减少一股教育热情。
要清楚,保留适当的管理模糊度,让管理变得简单,恰恰是对教师最大的关爱,最大的呵护,对教育规律最大的尊重,最大的敬畏。
当有一天,学校管理变得足够简单,师生就有了足够幸福,教育就有了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