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师  系统  蒸汽  经纪  参数    行业  机械    设备 

揭示科技创新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日期:2024-04-16     移动:http://www.cs-ej.cn/mobile/quote/4044.html

  汪寿阳 刘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纵观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回顾以往的科技革命,在多场景、多部门具有溢出效应的关键共性技术,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创新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将打破旧的“技术—经济”范式,使生产力发展摆脱传统路径,引领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等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这些关键共性技术与劳动者结合,能够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劳动大军;与自然资源结合,能够拓展资源利用的范围和边界,并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与资本结合,能够提升资金投放的精准性和普惠性,促进风险控制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促进社会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也要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这将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促进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增长的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目的。科技创新大大拓展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路径。比如,数字技术极大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使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生物技术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有效途径;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基础能力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让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围绕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相关研究。

  健全符合新技术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完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前沿科技领域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科技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如何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用更好融合;如何构建更加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选题机制,不断提升科技投入效能;等等。

  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创新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不确定性强。应围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化研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从“0到1”的核心技术攻关时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直接投资、设立专项资金或引导基金等为原始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新成果新技术得到市场验证,进入从“1到N”的发展阶段,可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构建与新应用相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从新技术到新质生产力,还需要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适用于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新应用不断涌现的重要支撑。要围绕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深化研究,遵循关键共性技术扩散和应用规律,既解决当下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又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乘数倍增效应。深入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可围绕搭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兼容的技术生态圈等加强研究,推动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它们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此外,还需围绕完善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深化研究。当今世界,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前所未有,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才能更好抓住机遇,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创造未来。一方面,可鼓励我国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分享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和未来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作者均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牛乐耕
本文地址:http://www.cs-ej.cn/quote/4044.html    成事e家 http://www.cs-ej.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