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培训以“如何借助小组合作,推进课堂教学任务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形式新颖生动,别开生面——青年教师们现场小组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如何带领孩子们用好小组合作,借此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本质,突破教学重难点,探索“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有效路径。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671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747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8132.jpg" />
马静副校长在培训中提出,有效的课堂需要“驱动任务”,而任务必须根植于真实情境,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激活学习内驱力。随后,青年教师们共同观看了视频《素质教育如何避免“老师自嗨”与“学生活动化”?》。通过视频学习,大家重新审视“未来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角”,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8892.jpg" />
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思考,现场教师组成小组,围绕“我们的课堂到底有哪些属于‘自嗨’?哪些行为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激烈讨论。多位老师结合教学实例发言,一位老师提出可借助“三单”即预习单、助学单、延学单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另一位老师指出“课前细致备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充分预设学情,才能让课堂更具针对性;还有老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反馈。培训中还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同伴间的互助,而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既要提前预设学生的可能发言,更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做到“眼疾手快”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心明眼亮”洞察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真实学习信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925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39602.jp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40522.jp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培训通过第二个视频《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如何用任务设计打破“重教轻学”?》进一步深化主题。视频中指出,学习的本质是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为素养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打破“重教轻学”的惯性,通过科学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建构知识。
研讨尾声,马静副校长强调,作为新时代教师,必须以“学习型教师”的姿态持续成长,既要掌握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的技巧,更要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初心,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40682.jpg" />
此次培训以“体验式学习”让教师们换位思考,为后续将小组合作有效融入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接地气、有深度的学习平台,助力其在教学实践中突破重难点,推进课堂教学任务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该校各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培训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理论厚度与实践效能实现双提升。从最初聚焦基础型知识技能的夯实,到如今已进阶为兼具系统理论高度与实践落地价值的专业化培训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具方向性与生命力的支撑。该校表示,未来各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深耕教师发展,持续推动培训成果向课堂效能转化,向育人质量跃升,为高美感的学校注入持久动能。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霍姝凝 助编 李玫林)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cs-ej.cn/file/upload/202508/29/12564043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