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杜卫宏 王继君 通讯员曾静静 姚楠璋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地处三峡坝区库首的夷陵区,近几年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快速增加,目前辖区拥有机动车12.8万辆(其中,摩托车8万辆),机动车驾驶员11.8万名。原有的车辆和驾驶员管理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机动车和驾驶员迅速增加的需要。
夷陵区交警大队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投入6700万元,用两年时间,在80亩土地上建设完成了集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式于一体的车驾管中心。新建的车管综合大楼、驾考中心、机动车检测线和后勤服务中心科技含量、布局水平、安保设施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屈指可数。
车管服务大厅大型LED彩色显示屏、宽银幕交通违章信息查询屏、办公柜台、休息椅凳、电脑网络、排队叫号机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汇集税务、邮政、保险、银行、医院体检等多个涉及车辆及车辆驾驶人业务的联动单位服务窗口,可办理新车上牌、车辆检测、税费缴纳、车辆过户、号牌邮寄、银行缴费、驾驶员体检等所有涉车及车辆驾驶人的业务。真正实现“一窗式”综合受理、“一站式”体贴服务。
新场所,新追求。新的夷陵区车管所自去年投入运行以来,在硬件条件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该所大力加强软件建设,以打造全国一等县级车管所的目标,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被宜昌市委列为全市“争先创优示范单位”、荣获夷陵区“最佳服务窗口”称号,综合排位在全市车管系统名列第一,所长姚楠璋被市公安局评为“社会管理创新能手”,车管所先后有10多人次获得市区两级嘉奖和表彰。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邓恢林(中)深入夷陵区车管所检查指导工作。
服务型车管所,赢得了群众口碑
2012年12月,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夷陵区召开便民推介会,在全市交警系统推广夷陵区车管所便民服务,车管业务大覆盖工作经验。市公安局以“高水平管理、高标准服务,努力打造全国一等县级车管所”为题,刊发夷陵区车管经验。这标志着该所在运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软件建设”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抓管理、强服务、优化软件上,该车管所与时俱进,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执法岗位、便捷高效的服务窗口、群众满意的县级车管所,制定政策措施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他们结合辖区特点,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区国税、保险等相关部门支持,按照开放式、低柜台、一站式、高标准的要求,率先在土门中队建立乡村车管便民服务站,开通摩托车驾驶员考试、体检换证、摩托车注册登记和车辆检审等车管业务,并逐步推广到辖区黄花、雾渡河、莲沱三个责任区交警中队,使群众不出乡镇就能就近办理车管业务,真正实现车管业务乡镇“全覆盖、零距离”。省交管局副局长魏华明在该所视察时,对此项惠民服务措施高度称赞:“夷陵区车管所设立乡镇车管便民服务站,热心为群众办好事,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在全省首创了一种全新的车管模式,值得推广。”
夷陵区交警大队车管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标准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聚焦点,切实把为群众服务的心思用到极致,工作思路的新飞跃推动着夷陵区车驾管工作的新发展。
一声问候知冷暖、一杯清茶慰民心,从细节做起,把百姓的需求始终放在第一位是该所优化软件的一个法宝。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车管所民警都千方百计解决好,想方设法落实好。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条件所限,有的不会操作电脑,在摩托车驾考中,车管所采取先集中培训、再纸质考试、后电脑录入成绩的办法,较好解决了困扰群众的实际问题。群众办事摸不着头脑,车管所就积极推行引导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分乡村民张某早上忙完地里的农活出发为车年检,赶到检测站已到中午下班时间,民警加班为他办好了检验。张某激动地说:“原以为下午请亲戚帮忙插秧的事要黄哒,没想到办完年检回家一点也不耽误农活,车管所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夷陵区车管所坚持紧贴服务群众,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打造“规范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率型、廉洁型”车管所。该所运行以来,先后在樟村坪、邓村、三斗坪、下堡坪等6个乡镇开展预约上门服务,为32个行政村2000多名群众办理车管业务,共为群众节约花费90余万元,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了战斗力
工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民警队伍的作风和素质是关键。在打造全国一等县级车管所工作中,该所始终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以“提升队伍的精气神、提升满意率、提升纯洁度”为目标,视队伍建设为第一要务。
通过日检查、周讲评、月考核、季兑现的管理制度,即奖即罚,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坚持“限时”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通过开展普通话、警容警姿、礼仪和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民警能力素质,提升新形势下为民服务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和谐警民关系,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风气,增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认同感和亲和力。将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既关心民警的工作学习,又关心民警的生活疾苦,在8小时内外都尽心尽力解决民警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民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得到有效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焕发了队伍的青春活力。
与此同时,从制度上堵塞管理漏洞,全面梳理、排查现有制度的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按照项目管理、指标化考核、责任化落实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规定和标准体系,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机制。
按照车管规范要求设置业务受理、审核、档案管理等岗位,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从源头上杜绝民警工作随意性。重点岗位由所领导担任,凡两个业务相联岗位,采取两个领导分管的办法进行制约,避免权力集中、滥用。
在办证大厅、受理窗口、考试区域、办公场所等重点部位安装音视频监控系统,对业务办理、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公正廉洁等实行远程监控。落实异常业务调查处理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预防和查处违规业务。规范计算机授权管理,合理设置岗位权限,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越权办理、违规办理业务。
流动车管所,服务送上门
该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社会沟通,实施互动车管,键对键交流,尽最大限度便民利民,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满意更让群众感动。
该所依托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成立服务中心,免费为群众填表、业务引导;免费拓印发动机号、车架号,代办注册登记手续和机动车检审;对申领驾驶证的群众进行安全知识和驾驶技能培训。依托乡镇交安办建立车管业务平台,由乡镇交安办每季度收集一次各村需要办理车管业务资料,预约办理时间,车管所每季度巡回到偏僻乡镇开展一次下乡流动办证活动。依托邓村、下堡坪、樟村坪等12个乡镇派出所设立车管业务代办点,配备兼职车管员负责摩托车牌证办理和年检业务。
对辖区车辆集中单位,面对面,点对点上门服务。该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外检专班,对辖区内交运集团、公交集团、电力公司等重点运输企业推行预约服务,利用节假日为企业办理车辆上牌、变更、过户、年检等业务,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00多万元。对在外省市运营的稻花香集团、核工业部22公司等车辆大户,开展人工上门检验,每年外检车辆420台次,行程5800公里,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交警拓展带牌销售服务网点,为群众购买摩托车办理车牌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目前,已有3个摩托车销售点开展带牌销售服务,辐射范围达到7个乡镇,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常年开通流动车管服务车,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为企事业单位和偏远地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在农忙时节为三峡库区移民服务上门,使普通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车管服务,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利用双休时间进船闸、上料场、下机坑,分阶段对施工单位的车辆和驾驶员快速审验。车管民警四季奔波,足迹遍布城镇的大街小巷,将服务延伸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既方便群众又提高办事效率,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流动车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