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瞬息万变的局势中,重要新闻时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为您精心盘点今日的国际热点事件,带您快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关键动态与趋势。
美众议长向特朗普“奉上”议事槌,美国人惊呆了
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在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时,向其赠送象征立法权的议事槌,引发舆论哗然。这一举动被批评者视为三权分立体制的崩塌,显示国会已对行政机构俯首称臣。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抨击,认为这证明特朗普已操控立法机构。前共和党人、现自由派媒体主编嘲讽国会早放弃独立职能,而网民更悲观表示“国会已无用”。该事件成为特朗普权力扩张的最新例证,引发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深切忧虑。详情>>
关键位置发生多次地震,日本政府紧急回应,此前25万人凌晨4点蹲守直播等预言中的“毁灭性大地震”
日本鹿儿岛地区7月5日发生多次地震,包括一次5.3级地震,引发民众对“7月5日毁灭性大地震”网络传言的恐慌。尽管25万人凌晨蹲守直播等待预言应验,但所谓大地震并未发生。日本气象厅紧急辟谣,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该传言源自1999年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被曲解的内容,作者已澄清日期误解。谣言导致日本旅游业受创,出现抢购潮和居民撤离现象,官方和科学界多次驳斥该预言缺乏科学依据。详情>>
英媒爆:马克龙正向斯塔默施压,敦促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下周访英期间将向英国首相斯塔默施压,敦促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双方在承认时机和方式上存在分歧:法国积极推动“两国方案”并计划重启联合国会议,而英国担忧此举可能流于形式,要求对哈马斯设定更严苛条件。与此同时,以军宣布已控制加沙65%区域,哈马斯则表态愿就停火协议展开谈判。此次法英领导人会谈将重点讨论加沙局势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详情>>
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 美国也有动作?
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成为首个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俄方表示将推动双边关系正常化,并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中方对此表示欢迎,支持国际社会与阿临时政府接触。分析认为,此举或引发地区国家效仿,预示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与此同时,阿富汗临时政府正积极寻求美国承认,近期已采取释放美国人质等举措,美阿关系动向值得关注。详情>>
哈梅内伊高级顾问:伊朗坚定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韦拉亚提4日重申,伊朗坚定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强调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伊朗获取合法权利。此前伊朗议会通过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禁止核查人员入境,除非伊方核设施安全及核能权利得到保障,该法案已获总统批准。此举彰显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详情>>
不满“大而美” 马斯克“独立日”再提成立美国新政党
马斯克在独立日发起“美国党”成立投票,64.4%参与者支持。这是他继6月首次提议后再次推动,此前投票获80%支持。此举背景是特朗普签署争议性“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强烈反对该法案并威胁建党。法案因大幅减税和增加财政赤字遭批评,被指加剧贫富差距。特朗普回应称马斯克早知其政策立场,双方矛盾公开化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法案通过引发民主党和国际机构对财政风险的担忧。详情>>
“盯上”西非矿产,特朗普将会晤非洲五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7月9日至11日主持其第二任期首次非洲领导人峰会,邀请加蓬等西非五国元首与会。会议将聚焦美国在西非关键矿产投资及地区安全合作,标志着美国对非政策转向“商业优先”模式。此举被视为美国借近期斡旋刚果(金)与卢旺达停火的势头,扩大在非经济与地缘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详情>>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给富人的赠品还是助推经济的“火箭”?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7月4日签署“大而美法案”,延续其减税政策并削减福利支出。该法案未来十年将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1.5万亿联邦支出,主要惠及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共和党称其将刺激经济,但民主党批评法案加剧贫富差距,预计将导致1200万人失去医保。专家分析指出,法案短期或提振经济,但长期将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重现2017年减税法案的副作用。法案通过凸显特朗普对共和党的掌控力,可能助长其未来推行更激进政策。详情>>
美媒:为家庭度假,美商务部长放弃参加与欧盟贸易谈判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为家庭度假放弃与欧盟贸易谈判,指派财长贝森特代为参加。谈判原定3日举行,涉及特朗普暂停对欧关税措施9日到期事宜。美商务部辩称卢特尼克“连轴工作”,但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短期内难达详细协议。特朗普此前威胁若未达成协议,将对欧关税从10%提至50%。详情>>
莫迪雄心勃勃,美媒泼了一盆冷水
印度总理莫迪展开为期8天的五国访问,旨在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外交经济合作。行程覆盖加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和纳米比亚,重点推进数字合作、疫苗生产、锂资源开发及金砖国家合作。然而,美媒质疑其实际成效,指出印度在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行动滞后,且面临中国“一带一路”的竞争压力。尽管莫迪政府强调技术外交和全球治理改革,但批评者认为其过于依赖象征性姿态,缺乏长期经济计划。此次访问被视为“莫迪主义3.0”的试金石,其可持续性仍待观察。详情>>
英媒:沙特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沙特因新一轮巴以冲突和以色列对伊朗空袭,对以态度转为愤怒与警惕,正加速与伊朗和解进程。尽管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强调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是前提,且国内年轻一代强烈反对与以建交。分析指出,沙特视以色列为地区不稳定因素,与伊朗和解能降低安全威胁,同时维护其在中东的领导地位。沙特可能通过经济投资安抚美国,但在地缘政治上保持独立立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