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分析与伊朗核设施相关的问题。
自从美军意外发起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后,这一事件的发展变得愈发引人关注。让我们来看看两条相关的报道:在当地时间6月22日,美军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轰炸后,伊朗当局迅速发表声明,表示福尔多核设施并未受到严重损坏,只有地面部分受损,而且这些部分是可以修复的。仅仅三天后的6月25日,伊朗的态度却发生了重大转变。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明确指出,该国的核设施在美国的攻击中“遭受了严重损害”。他补充道:“毫无疑问,我们的核设施受到了重创。”
通过这两份声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伊朗官方在核设施损坏程度上的前后矛盾。这种反复无常的表态,不禁让人怀疑其中是否隐藏着某种秘密。对此,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的看法。
要全面理解这一复杂事件的内情,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其背后最大的支撑便是美国的支持。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初期,以色列一度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很快便无法抵挡来自伊朗的导弹反击。因此,以色列急切希望能得到美国的主动参与,试图借此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在近期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以色列多次声言要斩首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并试图颠覆伊朗政权。
以色列似乎对局势的演变抱有美好的想象,但美国并不愿意全力支持这样的行动,因为这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尽管美国在多项事务上一向支持以色列,但若是亲自出马与伊朗展开全面战争,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道理也很简单——如果美国将精力全部放在中东事务上,那么如何应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崛起呢?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朗普会迅速出手调停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他的确不想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特朗普不想让事情变得失控,那他为什么还要下令轰炸伊朗核设施?难道他不相信伊朗会像以往那样忍气吞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事件的开头就有暗示,也就是伊朗所透露的消息,称他们的核设施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害。外媒也披露,早在美军动手之前,美国通过秘密渠道与伊朗进行了接洽,提前告知他们即将对核设施进行轰炸,并说明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
而在轰炸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社交媒体上迅速流传出一张卫星照片,显示在美军空袭的前几天,伊朗核设施周边的车辆数量显著增加,这显然是在为转移设备而加紧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什么伊朗方面会声称他们的核设施完好无损,这实际上是一场经过精心安排的配合演出。
换句话说,在这场核设施的事件中,美国和伊朗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美国发起轰炸的真正意图,实际上是想表明对伊朗核计划的打击意图,并没有让局势升级为全面战争的打算,希望伊朗能够清晰理解这一信息。而伊朗方面对此的敏锐反应,也让他们意识到美国并没有意图推翻其政权,否则早就会对哈梅内伊的避难所发起攻击。正因为此,伊朗在近期的表态中,才会修改之前的说法,表示核设施遭受严重损害,他们希望在这一关键时刻,能够规避与美国的正面冲突,保住自己的政权,其他问题可以日后再谈。
回过头来看整件事情,或许可以说特朗普与伊朗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罕见的默契,对当前局势的把握都十分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