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歌手2025》第十一期公布的名单,我非常生气,直接把遥控器摔了——没想到「内定」这两个字能这么明显地展现出来。
海泉作为第一季的歌王,突然以「终极揭榜歌手」的身份出现,不过投票排名前三的赵露、孟美岐、何洁连录影棚的门都没进去。
说它像《乘风》吧又比不上姐姐们真刀真枪;说它像选秀吧,又没土创那么敢把票箱透明到底,它夹在中间,把观众的信任给弄没了。
先别忙着说我说话太冲哈,姐妹们回忆下哈:第十期GAI走、林志炫回来、黄丽玲上榜那期,咱们还在弹幕里刷着「脚本」。
谁能料到,第十一期的「终极上榜」直接就把海泉给空降过来了,一点铺垫都没有。
海泉可不是新手,第一季就拿了冠军;本该在导师席的,如今却以挑战者之姿归来,这剧情反转得够让人意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来揭榜」这一榜单中,赵露、孟美岐和何洁之前始终稳居前三名的位置,谁都没有想到,镜头刚刚一转,这三位歌手竟然连长沙都没去,就直接在线上被淘汰了。
那一下子,我特别喜欢的榜单成了笑话,就像节目组在我耳边说:「妹子,数据就是凑数的」。
我把这事跟闺蜜说,她翻了下白眼:「这不就是职场里领导内定,领导一句话,简历再好也没用」我一想还真是这样。
再回头看看海泉的选择,他顶着歌王头衔回来,赢了是欺负新人,输了是晚节不保。
可问题是,他本可以不趟这趟浑水,可他还是来了,只能说明一件事——节目组给的「安全感」足够大。
大到他敢在采访里笑着说「我就是来帮大家圆梦的」。
梦谁?圆谁?我寻思我的梦是看到投票结果兑现,不是看歌王二刷存在感。
我忽然发觉海泉或许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他是个「救场男主」,剧本里很明显:是他揭榜成功,却止步总决赛,要把歌王悬念留到最后。而且那投票就是个弹幕互动小游戏,不用太当真。你瞧,热搜上「海泉揭榜」后边跟着「歌王剧本杀」,多契合。
此刻我又想到《大侦探》第七季开展阵营战,将侦探设为嫌疑人的情况。
观众都觉得十分带感,虽然规则稍费脑筋,但好歹公开且公正。
而《歌手2025》把规则隐匿起来,弄成一个「敬请期待」的盲盒,还有谁会真心实意花钱氪金?
而《歌手》明明手握何洁这张情怀牌,却宁愿让她在家抠脚,也不肯给一次返场,理由是「爱豆定位不符」,可马嘉祺都上了,双标不要太明显。
那我便知晓了,节目压根不惧有争议,它忧虑的是无人去议论。
热搜上挂着「海泉内定」这六个字,比「赵露高音惊艳」更具价值。
这流量的小算盘在我眼前噼里啪地响,我突然就看开了:既然它想玩「黑红」我何苦动真感情?
倒不如将《歌手2025》当作连续剧,瞧瞧下一集谁又成了傀儡。
令人无奈的是,我们还真就受这一套,我那好闺蜜一边抱怨海泉内定,一边按时打开直播等着他唱高音。
就如同明知道奶茶会让人发胖,却还是要加珍珠。
节目组所拿捏的正是这种「一边抱怨一边观看」的心理——黑红也是红,数据女工即便生气,也算作KPI。
想到这儿,我投赵露的那一票忽然有些心酸,原来我才是节目效果的一部分。
赵露若真来了,她能获胜吗?
很有可能彩排时就会被「建议」选择稳妥的,毕竟《歌手》的「公正」向来是剪辑后的公正。
想到此我觉得海泉也挺可怜,他的剧本是「王者回归」,但没写「王者必定赢」,赢了会被称「靠剧本护着」,输了会被嘲「歌王坠落神坛」,妥妥一工具人,反正都是当祭品的剧本,和被迫背负KPI的我没两样。
所以姐妹们,下次节目再喊「全民打投」,我们不如在弹幕刷「收到已截图」,数据女工下班,让资本自己舞。